且听且论,记录成长——记管理学院第22期党校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12-02-21 浏览次数: 685

    二月十六日下午一点半,22期党校学员终于迎来了日夜期盼的第一次正式党校学习课程。此次课程由入党程序手续简介和小组讨论两个部分组成,内容充实,气氛活跃。

    第一部分——入党程序手续简介由王丽华老师讲授。关于入党,她首先谈到了自己当年的入党经历。王老师在当时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入党,程序少时间短,全凭她辅导员一句话;当然今天,起码在上海高校,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了。近年来,入党程序正在日渐科学化和公正化。就入党动机和思想汇报方面,王老师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她知道,很多同学入党,是为了将来工作的需要,她表示理解和接受;思想汇报如果空泛甚至有颓废的思想,只要是实情,她同样认可。王老师还劝告大家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对人处事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以后职业发展和入党都大有裨益。

    接下来王老师详细讲解入党程序,告诉大家应注意哪些问题。入党程序从团组织推优开始,共有14个环节。可见,入党是一件严格而有序的事情。王老师告诉大家,入党后,每个人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即正式入党的日期,需要谨记。同时详细地介绍了各个程序的要求和实情,并告诫大家要慎重处理好与入党培养联系人的关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第二部分——小组讨论。此次讨论是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话题展开的。分孔子思想“仁”、当代社会发生的不仁事件和谈谈自己与父母、朋友同学和老师三个板块。课堂上,学员的讨论是激烈而又自由的,持续了共一个多小时。讨论结束后,吴靖老师分别找到三位同学做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大家思维的碰撞又有了很多新的火花。

一组的唐中杰代表小组就“仁”谈到易经的阴阳,认为仁就是爱己爱人。接着就讨论题的第二部分讲到了小悦悦事件和彭宇案件,认为“小悦悦”事件的的发生部分是因为人们的恐惧心理,害怕做好事反而会遭报复。接着就第三部分谈到该组成员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爸妈爷爷奶奶都是围绕自己转,造成自己在与人相处方面缺乏主动的现象,普遍与上一辈间存在代沟。他们希望和父母同学多做些交流和沟通。

    二组的研究生李韵就“仁”谈到:对父母孝是仁,对国家忠是仁,对朋友义是仁,对兄弟悌是仁。关于不仁的社会事件她也讲到了“小悦悦”事件,认为是中国的法制跟不上道德的原因,并希望国家相关法制在将来能够完善。就第三小部分,她讲到所在组组员的社交圈局限于同班同寝室,交流方式也限于网上,认为这是一种不利于以后就职的社交状态并同时劝道大家要走出去,多做现实中的交流。

    十组钱智尧认为孔子的“仁'”是为了当时的君王、奴隶主等统治阶层服务的。他认为人“仁”,应包括个人、集体和社会国家三个层面。个人要做到仁,就必须从视、听、言、行进行自我节制;国家要做到仁,就得从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着手。就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道德危机事件,比如“小悦悦”事件,他也认为是中国法制不健全,跟不上GDP速度的原因。另外他认同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就父母同学关系,他讲到他所在组员很多心感孤独,所在班级凝聚力不强;学员虽有意独立自强意识,但如果在家里呆久了也会回到过去完全依赖父母的世界中去。至于如何改善人际关系,他表示不敢贸然发表个人观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课程尾声时,吴靖老师高度评价了学员们在此次课程讨论活动中的积极性。就“仁”,他认为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让社会更和谐就是“仁”。最后他送给学员一句话:要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要有胸怀去容纳不能改变的,更要有智慧去分辨这两者。同学们都感到收获颇丰。至此,此次课程学习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