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103硕入党积极分子两会学习心得总结
 
发布时间: 2011-12-21 浏览次数: 676

    管理103硕全体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了两会内容,并在“两会交流会”上就各个热点问题做了热烈的讨论。此次两会的召开,仍然是将民生作为讨论的主题。我们也分别就房价、食品安全、物价、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和反腐倡廉问题进行了重点学习。现将学习总结如下:

 
一、房价问题
 
    近几年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房价的持续走高,让许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关注民生,就必须关注房价问题。在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和委员讨论了房价问题,出台了许多关于房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
 
    上海市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为:2011年度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全市年度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新建保障住房面积高于商品住房面积,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在房价理性上涨的情况下,与GDP增幅和居民收入增幅挂钩是合理的。但关键是房价泡沫太大,早已百分之几百通胀,因此我认为应该提出降价指标。控制房价有较为客观合理的数据标准,比如参考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指标,以常住居民的购买能力为主要权重指标,再加入部分外来购买力与投资购买力权重指标即可。
 
    相信通过依靠国家行政的力量,一定可以把拉动内需和平衡房价的矛盾解决好,切切实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二、食品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问题,应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家执法和监督体系,加强对企业的道德信用体系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真正在全社会建立产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查有线索、找有依据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度,也希望企业能够负责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更让百姓放心。面对这样一系列食品安全的问题,代表们在两会期间也提出一些看法,总结一下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我认为主要分为4类:
 
    一、强化源头管理 奠定安全基础
 
    二、建立信用档案 加大教育宣传
 
    三、整合监管机构 形成有效合力
 
    四、加大执法力度 延伸监管链条
 
    具体说来,要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首先要更加完善超市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特别是对要对食品进行抽检和质量把关,超市应该跟供应商签订合同,协商准入门槛。另外,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应该将频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每年对各区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市食药监局还将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议事机制、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发布机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等综合协调配套制度。同时应该加强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建立国内外食品标准数据库,推进本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功罪,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
 
    圣人言,“知耻者近乎勇”。希望这些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能敲响监管者的警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真正起到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真心期盼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吃的放心,中国的食品安全感可以真正得到提高。
 
三、物价问题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须臾不可放松。从去年开始,老百姓就已经对物价上涨有一定敏觉度了。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上,也频繁出现诸如“蒜你狠”、“苹什么”等体现老百姓关注的热词。就我个人而言,对物价上涨也有切身体会,最直观的反应就是现在水果价钱和以前相比真的涨了不少。在这次的两会中,物价问题是代表讨论的热点之一,在学习了一些资料后,我了解了物价上涨背后的多种原因。例如,经济的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食品价格的上涨是物价的主要推动因素;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
 
    物价问题设计民生,关系全局,也是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在两会中代表们提出了正对物价上涨的解决办法。有的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等稳定老百姓的“菜篮子”计划,以此逐渐完善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也有从降低货币供应增速方面来讲,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在2011年政府将要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中,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都将对抑制物价上涨起到积极作用。物价调控是一大难题,我相信在政府表现出坚决抑制价格上涨的决心后,只要我们一起树立信心,坚信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解决物价这个重大问题。
 
    如何解决好物价这个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四管齐下:一是要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二是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政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把米袋子和菜篮子记在心里,作为自己头等的大事,加以管理。三是要搞好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环节最薄弱的,流通环节搞得不好不仅会使物价上涨,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四是要管好市场。采取经济和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这四大举措,既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负责,可说是找准了“七寸”,抓住了要害。
 
    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因此我认为稳定物价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稳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以民生为重,让百姓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努力提高百姓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书写新的篇章。
 
四、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每一年都是两会的热点话题。2011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约30万。
 
    国家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应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国家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加强监督并纠正各种歧视性招聘行为。
 
    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两会代表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有关部门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
 
    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
 
    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
 
    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
 
    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
 
    作为在校学生,对于就业困难的问题颇有感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去面对,要有有好的心态,可以去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不一定要在好的城市、好的岗位,要先立足再发展。另外,我们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校期间,明确自己的定位,踏实的走好每一步,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全民切身利益,政府如何切分社会财富“蛋糕”继续成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二是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专家们认为,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公平的总体目标。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使全民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是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设计更加合理的税制结构,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税收缩小收入差距。
 
    三是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生产要素价格,缩小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四是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从根本上确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五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全面推行同工同酬和阳光工资制度,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财富分配格局的合理化。
 
    七是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农民合理转移和就业,抑制和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不平衡。
 
    八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我认为总的这些观点还是着眼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通过进一步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性,使社会财富分配日趋合理公正,促进城乡之间、脑体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六、医疗问题
 
    医改三年,各方面的成果已经显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2011年是中国医改近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如何真正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两会召开之际,各方代表聚焦医改,纷纷献言献策。
 
    针对医改,两会代表委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从中不难看出,医改的焦点就在于如何改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长期致力于医院管理领域研究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专家庄一强先生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动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大多数的县级医院的改革。”总体来看,基层县级医院所承担着全国9亿多人民医疗任务,但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却相对较差,技术落后、医护人才短缺、科研能力薄弱,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就医需求。长此以往,买高价药,挤大医药,已经成为老百姓保证看病质量的必走之路。医生多点执业也好,高职人员下派也罢,基础性的医疗水平难以达到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缺乏竞争机制的县级医院怀抱着医药滋养,政府买单的态度也绝不会根治“看病贵”的顽疾。
 
    基层医疗体系的改革关系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与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立和药品价格的调控也密切相关。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县级医疗水平,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增加基本医疗设施,加大力度培养基层医护人才外,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县级医药存在的“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高药价”的顽症,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换而言之,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举措,县级医院层面的医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清思路,打好“组合拳” 是必要之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顺应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保障民生,造福于民的一项重要改革。改革的成败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医疗改革并非易事,但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改革的魅力正在于直面问题而有所担当。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善医患关系,协调利益矛盾,完善医保体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雨兼程的医改之路,会因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迈出更加坚定步伐。
 
七、反腐倡廉问题
 
    反腐倡廉问题不仅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正如网民“话八仙”所说的,腐败是中国发展的拌脚石,反腐倡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针对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提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制定方针政策,切实解决“闻声不见人”的问题,走好新“长征”的关键一步。
 
    3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省部级官员配车排量要求未降低,但费用要求降低。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不管升职还是平级调动,车都要跟人走。以前,一般干部提升,或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都要报备、请批购买新车。这将有力地压制公车私用现象的发展。
 
    要遏制腐败案件高发的势头,从根本上看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斩断腐败现象滋生的利益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在对政府官员进行财产公示方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反腐倡廉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民有所呼,“会”有所应。正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我们一直在做。
 
    古人讲,做官三要: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加强官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反腐宣言”落到实处,从制度上让反腐没有“漏洞”,对腐败“零容忍”。若能做到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反腐必将赢来更多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