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和当代启示 ——记理学院预备党员培训班第二次党课
发布时间: 2019-12-04 浏览次数: 623

9月10日下午,理学院预备党员在松江校区1214教室参加了由丁霞萍老师主讲的主题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和当代启示”的党课。

课程伊始,丁霞萍首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对抗日战争的印象是什么以及何为抗战精神?”有同学谈到,“抗战精神是一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丁霞萍做出了补充,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于抗战精神的特征,丁霞萍老师用八个字总结道:自强、爱国、创造、宽容。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接着对东北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从而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首先奋起抗战,随之与国民党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也有许多如杨靖宇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丁老师讲到:“杨靖宇是被日军敬佩的英雄。”他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忠诚勇敢、哪怕被困山中断粮多日,以树皮棉絮雪水为食,也要继续同敌人做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此外,丁老师还谈到了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大家意识到在读书学习的同时,应该保持思想与行动的先进性,做出正确判断。丁老师由此深入,谈起自己青年时对知识的渴望和想为国家做贡献的那份初心,令同学们热血澎湃,大家开始深刻思考自己的行为与对知识的态度。

通过这次党课学习,同学们对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对当代的启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预备党员们表示会积极践行抗战精神,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人:理学院党务中心

摄影:理学院党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