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目前设有轻化工程(中德合作办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与纺织、材料学院共建功能材料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纺织工程(染整)、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化学一级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二级学科、生物材料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及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学位工程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学生1274人,其中党员265人,党支部18个。
2014年11月,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经过“公推直选”成立了新一届党总支部委员会。2017年3月,学院党总支改建为党委。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服务中心,保障大局,着眼铸魂、夯基、正风、助长、凝心,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现将本届党委会工作报告如下: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学院党委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守好阵地、管好队伍,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筑牢责任担当
学院坚持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以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议事规则,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由学院党委委员会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经常召开系(部)负责人会议、全院大会,及时通报和部署学校和学院的工作。
2017年6月,学院教授委员会顺利完成换届。新一届教授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为学院学科和队伍建设、学术管理等重要事项把好关。2017年11月,学院行政班子顺利完成换届,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2月,完成系部负责人换届。通过广泛倾听学院教师意见、民主推荐等渠道,选派科研教学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系部主要负责人,共同为学院的发展努力工作。
2、坚持“固本强基”,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学院党委进一步健全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讨论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学习研讨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学习,做到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专题学习交流,通过学习研讨,党政班子成员进一步增强了理论水平,统一认识。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心组深入青年教师群体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为进一步增强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党委邀请专家作《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信》、《国家发展与青年肩负的使命》等辅导报告,组织学院教工党员及部分党外人士参观嘉兴南湖“一大”会址和革命纪念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教育基地,开展师生党员“七一”座谈会,组织全院师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青年马克思》等电影党课,切实增强师生理论素养,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3、守住课堂主阵地,多渠道深化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力量,在人生规划、专业学习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进课堂,将思政课堂的内容和精神辐射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开设思政课程14门。此外,学院开设“花生思政课堂”,院长和教授讲授《化学与时代发展》、《印染工业与大学生时代责任》、《珍惜生命-探究生命奥秘》、《为实现中国梦勇于创新—功能性纺织材料在航天事业中做贡献》等课程,反响热烈。
学院党委结合学院的实际和特色,以“花生向前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主导,开展了“中国青年说——激荡青春四十年”以及“花生仁朗读者——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匠心筑梦理论研究实践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主题讲座、时事新闻点评、外出实践等活动,激励师生在理论学习中铸牢信仰,在实际运用中体现信仰;“化生堂”青马工程培训班开设丰富的专题课程,以学生骨干的力量影响和辐射更多的青年学子,积极发挥理论学习骨干引领作用。
四年多来,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学校要求,以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为抓手,强化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学院实际,夯实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推动学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体制机制,层层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
学院党委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定点联系基层党支部并为党员讲党课,设立学院领导接待日,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合理调整党支部设置,及时指导党支部换届工作,2016年各教工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此外,学院党委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组织开展支部书记培训、研讨和实践,制定党支部书记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工作;制定《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党费管理使用办法》,按支部党员数确定支部活动经费预算,确保所有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定期召开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关工委教师座谈会,走访企业了解科研合作情况,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谋发展。
2、建立党员全过程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学院党委严格贯彻落实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制定“学院加强党员发展与培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发展党员程序规范,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把好党员“入口关”。
在党员发展中继续做好“5+4”党员发展全过程培养体系,通过党章学习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重点考察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五个平台,坚持“4S”党员标准,建构“整体性、全过程、系统性”的全过程党员教育培训体系。2015-2018年共发展党员96名,转正党员99名,无违纪党员。
附表:2015年至2018年党员发展转正人数统计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合计 |
申请入党人数 | 97 | 124 | 118 | 85 | 424 |
党校人数 | 59 | 82 | 52 | 56 | 249 |
发展党员人数 | 24 | 24 | 24 | 24 | 96 |
转正党员人数 | 25 | 23 | 17 | 34 | 99 |
3、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
在支部建设方面,学院党委积极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鼓励各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深入开展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组织各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国教育大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等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组织收看《榜样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开展“我的初心使命”、“筑牢新时代战斗堡垒”等主题党日,牢固树立师生党员“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十九大召开后,在各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十九大专题学习”组织生活会观摩活动,围绕科研创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以及青年责任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党日观摩活动,目前已举办12场,参与师生党员达到200余人,让支部生活真正“活”起来,在学生党员当中反响热烈。
此外,各党支部也开展了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组织生活,如应化系党支部与上海市纤维检验所党支部、化学部党支部与校信息化办公室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党建水平共同提高;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录制“喜迎十九大,东华新变化”系列微党课,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上进行了报道;染整博士生党支部开设“解忧杂货铺”,搭建平台及时为同学答疑解惑;174硕士党支部开展“大手牵小手,党员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搭建本硕结对互助平台,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获校“优秀主题党日案例”。
在品牌建设方面,学院培育和建设了“创新平台激发支部活力,朋辈互助服务党员成长——纺化系研究生党支部创新平台建设”和“大学生党员形象4S工程”、“见证成长”系列主题教育三个党建品牌项目,围绕学生成长特点开展支部活动,有效提高活动吸引力和辐射面。
在实践服务上,学院党委每年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各地开展 体国情、长才干、强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小红星”国情宣讲实践团赴云南省盐津县开展新时代国情宣讲活动,并与盐津县第一中学建立新时代国情宣讲示范性实践育人基地,实践团开展27场宣讲,共1500人次聆听,项目获校最佳实践项目、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三等奖;学院学生党员服务中心与洞泾镇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集贤家,一封家书感恩行”、“星星之火,用爱燎原”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在区域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民生中发挥作用。
在学校研究生“十个一”活动中,151、163硕士党支部获“特色党支部”、173硕士党支部获“优秀党支部”。生物系教工党支部、174硕士党支部获评学校“优秀组织生活案例”。王学保、罗艳获评学校“党员先锋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院党委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主体责任,矢志不渝抓好作风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1、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学院党委通过学院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等的学习,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党章》,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严明政治纪律,引导党政班子成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教学科研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带领学院班子始终在大局下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始终做到在政治上坚定清醒,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不偏不松。
及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照“十项准则”开展师德问题预警监测和筛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化工生物学院教师队伍。
2、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院制定了《中共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细则》,为科学决策提供保证。扎实推进党内监督,事关广大师生切身利益事项,广泛听取意见,形成共识,无异议才准予通过实施。每半年公示党费使用情况。在党员培养发展和考察转正中,严格公示、票决等发展程序,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学院班子每年年底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统一思想、共同提高、增进团结的目的。
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对各类经费的使用加强指导和管理,要求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规范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涉及到招生、评奖等的工作,党委加强领导和监督。制定轻化工程(中德合作)专业学生出国选拔办法和学生奖助学金评审制度等,保证公平、公正。
3、严把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直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注重发挥院教代会和教授委员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在岗位聘任、晋升专技职务、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及评优评奖等推荐评审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对职业道德高尚、工作业绩卓著的教师进行宣传,树立学院教师师德楷模,营造人人向上的良好氛围。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2015年以来,学院新增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1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改项目1项,成功申报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22项,市级创新实验项目33项,学院教师屡获校“优秀教学育人奖”、“教学改革探索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建设青年标兵”。
学院党委政治站位靠前,发挥学院党建引领作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各个方面重大任务上,和行政班子一起分工协作,共同承担,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端人才引进,齐心协力谋发展。
1、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学院党政齐抓共管,以学位点评估为契机,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凝炼方向、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学科综合实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化学学科入选2015年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400名。2016年,完成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有关工作;工程中心接待科技部青年干部调研团,评估工作得到了肯定。2017年,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作为纺织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积极参与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2018年,学院“双一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纺织行业现代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列前茅,完成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工作。2015年至今,进校科研经费1.19亿元,共发表SCI论文687篇,授权专利417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14项,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举办第二届血管组织工程国际会议、第十届国际树状大分子研讨会、 “氟化学最新进展”国际学术论坛、首届中-法健康诊疗双边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
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秉承“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线,深化教学改革。
2015年,学院完成3个本科专业及生物材料方向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修订,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满足学生需求,首次在学院内尝试新生转专业。2016年,学院首次按化学大类进行招生。2017年,学院制定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立项26项,资助经费13万元。2018年,化学学科硕士点首次实行全部二级学科招生。2015年以来,学院新增本科生实习基地5个,新增工程硕士上海市示范基地1个。33名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3名获校优博访学项目资助,轻化工程(中德)专业选送46名学生赴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本科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创意大赛、化学实验竞赛和优秀论文交流会中分别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4名研究生获校研究生“学术之星”荣誉称号,1名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
3、引育并举,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
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带头研究谋划,带头推动落实,带头抓重点项目,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引进人才工程已形成了“传动链”效应。2015年至今,学院新引进教职工21人,其中杰青2人、特聘研究员5名,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学院党委围绕学校“十三五”目标任务开办“尚实”青年教师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参观访问、学术交流,举办绿色染整、化学创新、生物创新青年发展论坛等方式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着力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担当,肩负起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今年4月,成立了青年教师联谊会,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交流平台。
四年多来,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2人获评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2018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1人获全国“九三楷模”,2人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1人入选“上海领军人才”,1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松江区领军人才”。
4、定期开展专项研讨,保障日常管理有序进行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安全管理和学生工作,定期开展招生、就业、安全等工作的专项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确保日常工作的开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建立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处罚办法,做好安全日常检查等工作,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邀请陶氏化学安全方面的专家对全体研究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邀请杜邦公司专家做实验室安全专题报告;邀请资产管理处老师解读学校实验室和安全方面规定;邀请埃克森美孚公司实验室安全与个人防护部门的专家对我院实验室进行了实地检查。学院有关教师赴埃克森美孚公司、杜邦公司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外企的先进管理经验。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举办化学节、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物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切实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以形象德育为理论依据,开展“花生仁听我说”思想引领项目、“花生思政课堂”、“金花生”荣誉学生评选、“花生仁爱学习”学风品牌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花生仁”文化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四年多来,学生踊跃参与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8人次。方瑞艳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龚芬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李鑫获“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学院获2016年度东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轻化工程(卓越)1502班获校2017年先进标兵集体称号,应化1602班获2018年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学院改革和完善了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学生代表委员会和学生提案工作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听取学生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生权益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进程。学院师生积极关心和支持学生就业工作,学院就业总体落实率良好,本科生继续深造率继续保持高位水平,2018年,学院荣获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凝心——抓好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加强思想文化阵地打造,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学院党委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完善以“花生仁”形象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有序推进“一墙、一柜、一区、一机”建设,在严格把关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党建宣传、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的展示教育,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增强学院文化氛围,打造“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学院“花生仁网络文化工作室”以易班和微信公众号“DHU花生仁”、荔枝微课平台“花生音频微课”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为主要阵地,开辟了“十九大朗读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青年大学习”等系列意识形态单元文章,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扩大学院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中排名第16名。
2、重视统一战线和中外合作党建,画好政治“同心圆”
学院高层次人才较多,学院党委一方面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完善信息通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工作机制,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有效确保统战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注重思想引领,着力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广泛凝聚力量。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邀请党外同志参加党员教育活动,积极选拔推荐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参加上海市、教卫党委等组织的各类理论学习和培训,关注党外人才的成长,及早发现和物色优秀人才。多年来不断涌现全国侨联委员、市侨联常委、国家级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等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屡获全国九三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上海市及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学院支持师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活动,学生出国访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的师生人数年均达到60人次,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带动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做好对外交流师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学院成立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出国选拔工作小组,首先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重点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表现。在赴德学生中组建中德海外团支部,加强对海外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凝聚工作,委派学院专职辅导员赴德指导团支部活动,努力构建纵横交织的基层团组织体系。
3、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凝聚学院发展力量
学院党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学院工会严格遵照《东华大学工会章程(试行)》,扎实履行工会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依法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建关爱型校园。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积极促进院二级教代会正确行使职权。
学院党委始终注重关心师生的工作、生活,工会认真贯彻“九必访”规定,开展多层面送温暖、送清凉活动,坚持困难党员和群众慰问制度,先后慰问教职工50多人次,切实提升组织的人文关怀。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满足教职工文化生活需求。如院师生羽毛球对抗赛和年终联欢茶话会,赴辰山植物园、广富林郊野公园、枫泾古镇、江苏宜兴游览等,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增强了团结和凝聚力,而且提振了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学院党委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带领学院师生员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我们深信,通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新的学院党委班子将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团结协作促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