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内部治理
以深化学院二级管理试点为契机,加强学院建设。
1. 根据学院发展目标、任务及学院实际,调整和建立相应的学院内设机构,如教学基层组织、科研组织等,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机制。
2. 成立教授委员会、改选学院工会及教代会、完善学代会,充分发挥党政联系会议、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及学院学代会等的决策、咨询作用,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学院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
3. 梳理学校、学院现有规章制度,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并全部在学院内公布实施,保证学院制度管理、规范运行。
二.学科建设
1. 抓紧完成“211”工程三期与“985平台”建设项目。
2. 按照新凝练的学科方向,短期建设与长期建设相结合,扎实做好队伍、基地配套建设等工作,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队伍建设
1. 根据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建设学院教师、实验室、专职管理、专职辅导员四支队伍。
2. 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及任务,进一步调整、细化、完善学院各类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现有考核方式,激发现有队伍活力。
3. 根据队伍建设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各级各类人才入门条件,积极引进人才。
4. 加大对各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青年教职工队伍,根据学院内不同类型青年教职工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措施,保证学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5. 充分利用国家、上海市、学校队伍建设政策,结合工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各方面的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和科研基地、检测中心。
四.科研工作及科研基地建设
1.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新产业用纺织材料(品)与工程新方向,组织团队力量在高性能纺织品、非织造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和复合纤维制品等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等加以突破,抢占更多科研制高点,努力提升纺织学院科整体研水平和团队竞争力,科学技术贡献率国内领先。
2.加强学院基地建设,加强建设“教育部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技术集成水平;重点建设“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研究工程中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作用,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增强对行业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力量申报国家级研究工程中心。
3.继续完善现有学院科研考核机制,提升学院科研硬实力,营造学术软环境。持续保持国家,省部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国际优秀论文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今年学院科研经费、三大论文检索、专利、获奖等指标。
五.实验室建设
结合纺织学院“211”工程与“985”平台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功能材料”新专业建设等工作,做好2011-2012优先年购置迫切需要和短缺仪器设备;实验室场地资源整合;智能化控制软硬件的配备;形成整个实验中心的管理系统,为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打下可靠的基础。以使实验中心得以动态的监控、安全的保障、信息的共享、有效的运行和综合的管理。
1.常用的大型精密仪器和使用频率很高且价值较高的仪器设备安装智能电源控制器。
2.规模较大的实验场所的重要部位、化学危险品实验室、精密仪器实验室和恒温恒湿实验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3.重要实验场所、开放度较高的实验室和安放多台小型但没有安装智能电源控制器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
4. 新建“功能材料”新专业实验室用房屋60-70平方米。
5.推进创新型“实验中心”建设,提升东华大学纺织检测中积极组织纺织检测中心在完成学校教学科研任务时,开展社会或行业检测技术服务,提升学院纺织检测中心的实验经费自筹能力。今年纺织检测中心检测技术服务经费重大突破。
6.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以考核促“检测中心”发展,提升“检测中心”管理水平,推动“检测中心”平台建设。将“纺织检测中心”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优质完成教育部评审组对“纺织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建设要求。
7.加强实验队伍和人才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和引入新人,积极探索实验队伍的新机制。可以根据需要招聘部分具有实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选留优秀的的毕业生充实实验室,以建设促“实验中心”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六.本科教学工作
1. 继续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切实做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做好新一轮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和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继续组织做好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2. 继续进行二个本科“纺织试验班”试点工作,研究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探索实践本科分层次培养体系的改革。
3.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为抓手,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进行以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
4. 组织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专业——功能材料的建设工作和教学组织工作。
5. 配合做好援疆工作中塔里木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申报及建设规划工作,做好2011年塔大纺织工程专业“2+1.5+0.5”模式联合培养学生的接受工作,安排好相关教学工作。
6. 研讨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的办法、措施,努力解决或缓解就业与教学次序、学风之间的矛盾,使学风、质量得到措施和制度上的保障。结合目前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和执行学风建设相关措施,如,加强课堂考勤监控与相关措施的执行力度;改进平台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风、考风建设。
7. 做好2008级的毕业论文工作,引入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过程控制和答辩工作客观性管理。
8. 组织好第二届本科“论文大赛”、“纱线设计大赛”,探索实践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组织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检查工作。
9. 做好2011级迎新工作和2011年研究生推免工作。
10. 做好2012年招生宣传工作。
七.研究生培养工作
1.继续争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2.组织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的相关工作。
3.大力拓展工程硕士生源。
3.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
4.完善新增二级学科的建设工作。
5. 结合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推进各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工作。
6. 认真组织申报课程、教材建设项目、博士生论文创新基金、优秀研究生论文成果等。
7.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8.开展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单位的拓展与建设工作。
9.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方案。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1. 完善与美国高校在本科生、研究生层面的联合培养与合作交流。
2.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继续开展好已有的国际合作项目,推进新的合作项目,为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
3.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提高纺织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
4. 落实、开展全英文授课、中非2020项目等国际学生培养与合作、交流工作。
九.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学院文化建设
1. 以庆祝建校、建院60周年为契机,发动学院师生凝练纺院精神,放眼未来诠释院标内涵,以共同的目标追求和学院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2. 配合校庆及学院发展,对学院环境进行重新的布置,营造体现纺院特色的良好的环境氛围。
3. 充分发挥工会、青年教师联谊会、教学基层组织、党支部等的作用,通过组织校庆及特色主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
十.党建工作
(一)教职工党建工作:
1. 加强对新调整教职工党支部支委的培训和引导,支部建设及学院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加强对教职工支部工作切入点的探索,以支部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2. 以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教职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建设的联动,深入开展“双结对”活动。
3. 根据新进青年教职工中的各种情况,加强对非党员青年教职工政治思想上的关心和入党启蒙,加大对党员青年教师的培养引导力度。
(二)学生党建
1. 加强对学生支部书记、支委的培养,在面上培训的同时,加大专题研讨力度和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2. 以庆祝建校、建院60周年为契机,开展学院总支内的主题活动,加强教职工支部、研究生支部、大学生支部之间的交流及建设联动。
3. 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支部党建工作的探索研究,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制定纺织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生党员培养、发展和管理措施、办法。
4. 积极推进党建进宿舍、进社团、进课题组工作,多途径、多角度开展党员培养、管理、考察和党建工作。
5. 继续探索、推进学生各类党建基地、载体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及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6. 继续完善全过程、阶梯式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养、教育、考察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入党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及“推优”等关键环节的把关措施,确保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7. 加强学院党校建设,在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各级学生骨干的培养,探索不同类型学生骨干的培训内容及方法措施。
8. 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利用学院二级关工委、老教授咨询组、教学巡视组这三支队伍,发挥老同志在党员培养教育、党员发展、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经验,推动学生党建工作。
十一.学生工作
1. 辅导员队伍建设
1)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特点的辅导员个体考核、日常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细则。
2)适时调整辅导员专项工作,让辅导员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辅导员找到专长,走专业化道路发展。
3)探索建立辅导员办公室每周学习日,开展学生工作专题调研和课题交流,努力使辅办成为辅导员学习交流的温馨之家。
2. 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政工作主线
1)继续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扎实做好学校育人。突出学院校外成长导师,校内专业教师、关工委讲师团、老教授咨询组的育人主体队伍。
2)加强及继续拓展校外各类育人基地建设,发挥社会育人功能。做大做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开展培训、实习、联合培养、就业等多种实践项目。
3)继续加强学生各级组织建设,以党建及党员学生骨干为主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服务管理。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发挥家庭育人功能。落实每年新生家长会、寒暑假困难生家访、学期末学困生电话回访以及平日的邮件书信的联系。
3. 学风建设
1)调动各方资源,营造优良学风。加强学校学院党总支对学风建设的领导作用;重点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切实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的骨干作用;有效发挥专业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上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导生制度,发挥导生对低年级学生的辅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关工委同志、离退休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关怀引导作用。
2)继续加大大学生成长规划教育。以开展大学生成长导航活动为契机,完善各年级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抓各年级落实情况和活动效果。
3)以校内外六大科创组织平台为载体,以品牌项目和赛事项目等科创活动为抓手,利用党团组织力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加大学院科创力度。
4)加强各类学生骨干培养,发挥优秀学子在学术和管理不同领域的引领作用。
5)继续做好易班建设,加大网络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专业教师、课题组、辅导员的博客建设和在线互动,探索名师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6)健全制度,严肃纪律,保障优良学风。如:上课考勤制度,辅导员进课堂听课制度,辅导员巡考制度,学业危机预警和惩戒制度,延长学年学生的管理制度等。
4. 帮困育人
1)坚持“帮困重在育人”理念,掌握每名困难生具体情况,明确标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贫困生各类资助工作。
2)挖掘社会资源,继续扩大设立企业专项捐助。
3)依托阳光服务队,以“树立自我解困意识,培养励志成才观念,锻炼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实施困难生个体培养。
5. 社区学院
1)坚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学生园区自主管理发展中心。
2)开展党建进社区活动,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入党流程上墙,设立学生党员培养联系人社区谈心室,党建活动室月月展,开展党员社区服务活动等。
3)进一步细化社区活动室功能,发挥社区学院第二课堂功能。
6. 就业工作
1)全员参与,构建师生协力的就业工作网络。
2)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动员学生到除上海外的城市工作,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教育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
3)开展校友企业专场宣讲会,校友专题讲座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4)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完善就业困难学生数据库,对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重点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