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和上海未成年犯管教所共建的“爱心服务基地”正式成立,60余名即将服刑期满的特殊少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课。“设想一下10年前你在哪里?”“设想一下5年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今天开始,你要为你的人生做点什么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这些问题吸引了这群特殊少年的兴趣。
职业规划走出大学校园
这是一群由老师组成的特殊志愿者。据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严钧介绍,由学院辅导员办公室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中除了1名男老师,其余5名都是女教师,虽然人数不多,能力却不小。“5名女辅导员教师中,有2人拥有中级职业咨询师证书,还有2人是上海市中级创业咨询师。这将为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打好专业基础。”
在“爱心服务”协议上,记者看到,志愿团队将运用团体职业规划教育的方法,对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特殊少年进行指导,帮助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承担授课任务的辅导员郭姗有给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4年经验,她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职业导航规划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而未管所的特殊青少年在职业导航上缺少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是时候走出大学校园了,这将有助于服刑期满的少年犯在重新踏入社会时不再迷茫,尽快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
“你的优点是诚实和勇敢”
女辅导员们职业规划课堂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她们就遇到了“挑战”。当问到“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时候。整个课堂突然一片安静,在辅导员郭姗的不断鼓励下,服刑学员小康(化名)终于站起来轻声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优点”。这个观点很快得到回应,许多学员纷纷鼓掌“起哄”,回答问题的小康也显得更加没有底气。
“但是,我发现了你的优点。能够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这首先就说明你很勇敢,你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又证明了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至少我看了你有两个优点,就是诚实和勇敢。”挑战很快被化解,但郭姗说,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未管所的特殊少年们在就业观点上缺乏自信。”
迷途少年融入社会“任重道远”
未管所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吴丽花介绍说,目前在未管所改造的特殊少年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通过职业规划发展等措施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对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意义重大。“未成年犯犯罪入所时候年龄都比较小,以小学和初中文化居多,服刑期满时不少人20多岁,正是踏入社会的年龄,对未来从事何种职业,不少人很茫然。”
此外,未管所服刑的青少年的择业观念和心理预期仍然需要矫正。“在课堂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服刑未成年犯对将来从事职业的期望较高,愿意做员工的人很少,多数人表示将来要开公司,但对如何开公司几乎没有了解。”
志愿者辅导员职业咨询师王秋莲告诉记者,共建的“爱心服务基地”将重点对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点,“规划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但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息学院 刘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