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知心朋友
发布时间: 2011-12-09 浏览次数: 2020

2009年,外语学院辅导员办公室以“全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知心朋友”为工作岗位名言,全体老师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日常服务与管理工作,认真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在学风建设、学生学涯规划与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有众多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督促学风建设营造大学生热爱读书、认真学习的良好氛围。

外语学院秉承学生工作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的宗旨,注重第二课堂服务第一课堂的原则,创造多种渠道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学院领导重视学生工作的质量,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搭建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平台。多年来,通过上海电视电影节、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华澳杯”中澳友好英语大赛等项目,促成了大学生成才与成长的重要基地,从2008年起,外语学院成为上海电视电影节“志愿者指定院校”。

在学风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分层次、多角度开展学风教育,严格校纪,严肃课堂纪律和考风考纪,构建“以党员为核心、团员为对象”和“以分团委学生会为干线、班团委员为结点”的学生“精神网络”,通过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及寝室等各级学生组织内的先进分子带动周围同学,使我院的学生群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优秀集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自我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起自信、自觉、自立、自制的成才观,形成了良好且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以分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及志愿者队伍为抓手,开拓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使学生活动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

2009年,学院分团委以“增强学院自身学术、文化建设,深化学院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指导学生会组织了一系列营造学术氛围、丰富校园生活、服务老师同学的品牌活动。学生会、学生社团还协助学院承办多项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如第六届华东地区“中国日报·华澳杯”中澳友好英语大赛、第二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2009年上海电视节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志愿者工作,参与赛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使得学生干部队伍成为学院教学与工作的得力助手,开拓了第一课堂的实践平台。

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外语学院积极加强学院特色常规活动的开展,如英语角、倡导“珍惜水,爱生命!”为内容的主题实事工程及外语学院校友会的建立,都成为第二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阵地。

三、通过学涯规划、树立先进典型、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全方位服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在基本的学风建设工作之外,外语学院还尝试通过学涯规划、树立先进典型、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与成才。从05级开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措施的学涯规划与教育。学涯教育从大一入校即开展,辅导员、班导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及早树立生涯规划,并对同学们自我定制的规划做点评,与个人做交流,并通过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个体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其自身特长和兴趣,努力为学生在大学四年乃至之后人生做出良好的铺垫。

学院还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发挥同学间的自我教育功能。顾伊劼是08级一名特殊的同学,身材矮小却心存志远,不仅学习成绩优良,还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工作和活动中,2008年9月入学来已经先后荣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选区二等奖、“与共和国同行”上海市大学生国庆6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上海市徐汇区第四届学习节“学习人生奖”、 上海市2008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提名、2008年度及2009年度上海市“生活勇士”荣誉称号,更为可喜的是2010年初经学校推荐参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比,荣幸荣获“自强之星”荣誉。顾伊劼是学院树立的教育学生的先进典型,通过她的事迹教育和引导落后学生克服困难,重拾自信。学院通过开展阳光志愿服务队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先进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帮教,在学生中形成团结互助、良性竞争的优良学风。

针对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们展开了悉心的教育与引导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特别指导课程。辅导员们还专门设立了“heart-to-heart talk”时间,而且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晚上和课余时间,通过辅导员的深入学生,真诚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们把辅导员作为倾诉的对象。年轻的辅导员们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过去的成绩只证明我们曾经努力过,今后我们还需要在工作项目的创新与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育与引导等方面继续努力,全心服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