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滴成水,积水成渊,水源频涌,心责不竭——记环境学院水滴工程
发布时间: 2011-12-19 浏览次数: 1022

 一、工作项目背景

1999年11月12日“水滴工程”基金会正式成立,建会宗旨为“尽全力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同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地走上自我解围的道路!”六年来,基金会以师生自愿捐款为主、公益服务所得钱款为辅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本着以精神支持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原则,为各地的困难学生真诚服务。近两年,基金会更是将“水滴工程”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小事、实事做起,以多种方式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公益心。

二、指导思想(原则)

“积滴成水,积水成渊,水源频涌,心责不竭”是“水滴工程”所有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

水滴源于自然,水滴积累汇于江海,小小的一颗水滴却能因为朝着同一目标地不断汇聚而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们时刻秉承着水滴的精神,积小于时时刻刻,积小于此山那地,积小于每个人的心中……水滴工程的每一位成员都愿意奉献出自己的最大热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让我们的空间中充满更多的爱。

三、实施内容

在“水滴工程”基金会正式成立后不久,就以师生自愿捐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并由环境学院学生会策划举办了两次大型捐款活动,筹集资金2272余元。1999年11月12日,2000年3月7日将筹集得到的部分助学金分别发放给了学院内九名贫困学生。

2002年起基金会开始不间断地捐助一位身患重病但自强不息的高中生——朱磊,发自内心向他献上了一份真挚的关爱,不仅在物质上捐助其1000元并且始终坚持每两周由基金会的同学定时去朱磊同学家进行探望并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

在开展了以上这些捐助活动后,“水滴工程”基金会已小有了一些知名度和效果,为了让其在建设上更加规范,2002年10月会标征集活动适时开展。同时,“水滴工程”基金会也不再单纯以捐款的形式来实现其帮助困难同学的宗旨,而是拓宽思路,于2002年11月在延安路校区建立公积金箱收集小面额纸币和硬币,真正体现出了水滴工程的含义——积滴成水,积水成渊;接着又在吴东小区、曹杨新村幼儿园设置回收箱,将回收活动辐射到校外;2002年12月又在东华大学长宁校区进行义卖活动,截至2002年底共筹集资金4000余元。这些钱款都是通过活动志愿者的劳动一分一厘慢慢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自在心头。这些钱款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也让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感受到了自己辛勤劳动后能够帮助别人的那种满足和喜悦。

随着“水滴工程”基金会活动的扩大和筹款方式的创新,2003年4月8日 “水滴工程”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由27人组成,服务项目为定期到全校各个寝室进行废品回收,废品卖后得到的钱款作为基金会的资金。这一创举使得每个志愿者都深刻感受到自己要帮助别人的爱心不是靠向别人伸手要捐款而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赚回来的,这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多了一份自豪感和责任心;同时,这种上门回收废品的方式也解决了住校同学废品无处放的烦恼,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时传为佳话。

为了让这一即便民又能筹集资金的志愿者活动能够长效的延续下去,2003年10月第二批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由25人组成分别来自环境学院02级五个班级,接替第一批志愿者继续为水滴工程筹集资金。迄今为止,环境学院每届新生和公益服务队的同学都在不断地扩充到这批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去,使得这项“废品回收”的服务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将继续坚持下去。

近两年来,“水滴工程”的志愿者们不再满足于帮助身边的、上海的困难学生,而是将眼光放在了祖国各地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地方。于是2004年6月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了为山东支教筹集资金的义卖活动,当年暑期就组成了“水滴工程”社会实践团首次走向贫困地区前往山东省邹城中心店镇尚寨村老营小学,进行支教。2005年暑假“水滴工程”社会实践团再次到山东省邹城中心店镇尚寨村老营小学支教,并与当地政府签署和谐共建协议,旨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2006年暑假“水滴工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赴山东、湖南贫困山区进行支教,带着共同的信念,为的是用我们的点滴积累去开拓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眼界,树立他们用知识文化摆脱贫困的信念,走出山区,走向领先的道路。赴山东实践团的实践主旨为“三走三访三下乡,‘八荣八耻’进课堂”。有了第一年的探索,第二次的积累,今年新的一届实践团成员努力实现着传承与发展;“追寻革命先烈遗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院暑期赴湖南实践团的活动主旨,团员们在革命先驱陈天华的母校——新化一中进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环保宣传,继而在地处全国贫困县的贫困天门中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水滴工程”筹集的一部分钱款捐给了当地成绩最好但家境最贫寒的学生……两个实践团成员们都将“水滴虽小,积聚成河”作为实践的口号,在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水滴工程”从基金会开拓成为志愿者服务队,又从志愿服务开拓到暑期社会实践团,这当中的历程始终贯穿着“积滴成水,积水成渊,水源频涌,心责不竭”的“水滴精神”。目前,“水滴工程”已不仅仅涵盖着帮困助学,还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同学、老师提供方便和有意义的服务,例如:每天宿舍楼下的天气预报等等。其意义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培养一颗公益心、社会心、责任心、关爱别人的爱心和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四、创新特色

以“尽全力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同学”为出发点,在六年的实践过程中始终注重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方式来达到“积水成渊,帮助他人”的目的。现以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得来的钱款作为为困难学生筹资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以自己的劳动来帮助他人的意识,且始终坚持该活动的长效性和延续性,以真正符合“水滴”汇聚汪洋的含义,可谓一举多得。

现在的“水滴工程”已经不再朝着帮困这单一的方向发展,而是围绕“积滴成水,积水成渊,水源频涌,心责不竭”的“水滴精神”,在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各团支部、公益服务队、绿手印的通力协作下向各个需要我们“水滴工程”为大家办实事的方面全方位发展。

五、工作成效

2004年6月,在大量真人实事材料的支撑下,环境学院学生会在东华大学长宁校区举行了水滴工程大型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们的付出和收获,得到了一致好评;截止到2005年6月止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共有本学院长期志愿者123人,始终坚持每周到各寝室回收废品为水滴工程筹集资金;今年9月我们又为民工子弟小学支教服务活动进行了志愿者招募,报名者超过100名……

现在“水滴工程”已成为我院学生会的一项传统品牌项目,在学校乃至全市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水滴工程”曾获得上海市两项荣誉大奖,尤其在2002年获得的“上海市十佳好事”荣誉称号已成为我院继续传承与发展“水滴精神”的动力源泉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