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出版社支部支部 “东华社-西北风情”摄影征文比赛揭晓

发布时间:2013-01-22浏览次数:121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西北边陲的雄浑苍凉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同样也激起了东华出版人远赴大西北旅游采风的热情,不论是大漠、敦煌,还是青海湖与雅丹地貌,这些新奇的元素都使久居城市的我们感到特别兴奋,也更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一张张美景照片与一篇篇精彩文章孕育而生。

    继我社去年举办的首届“东华社——草原风情”摄影比赛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后,在本次西北旅游期间继续举行第二届“东华社——西北风情”摄影征文比赛,并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增加了游记征文比赛项目,另一方面对摄影比赛采取限定主题、分组比赛的措施,提高了可比性,使比赛更加公平和透明。

    本次比赛共有21人参加,收到摄影作品88幅,文章10篇,评委由未参加比赛的五位社领导担任,采取对比赛作品分类编号的匿名评选方式。比赛的获奖名单如下:

参赛主题

奖项 获奖人 获奖作品编号或名称
图说敦煌 优胜奖 苏柳 2012088
优秀奖 库东方 2012081
沙漠月牙 优胜奖 苏柳 2012059
优秀奖 冯红领 2012052
雅丹地貌 优胜奖 余姝婷 2012028
优秀奖 吴川灵 2012027
青海湖畔 优胜奖 念宇 2012042
优秀奖 冯红领 2012036
藏传寺院 优胜奖 李静 2012007
优秀奖 曹晓红 2012001
西北风情 优胜奖 张齐 2012078
优秀奖 马文娟 2012072
游记征文 一等奖 库东方 走在朝圣的路上,游一个人文的敦煌
二等奖 陈珂 从道士塔到月牙泉
三等奖 冯红领 青海湖边的小姑娘
入围奖 刘红梅 我的西北之旅
入围奖 李伟伟 旅行的意义

    对于此次比赛,评委们普遍感到,相比去年大家的摄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获奖名额有限,许多作品让评委们难以取舍,经过几轮的讨论才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在此特别向评委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另外,办公室的胡钰成同志为此次比赛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向所有参赛选手表示感谢,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比赛中不断改进完善,并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比赛主办部门:东华大学出版社党支部

东华大学出版社办公室

20121023

附参赛获奖作品:

游记征文一等奖:《走在朝圣的路上,游一个人文的敦煌》(作者:库东方)

走在朝圣的路上,游一个人文的敦煌

    9月22日清晨,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紧凑的行程不仅没有使我显得疲惫,反而激起了我的兴奋。从温润多雨的江南都市,来到无边无垠的沙漠戈壁,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敦煌、玉门关、阳关、莫高窟,这些年少时无数次在诗词、散文中读到的令我向往的字眼,如今终于真正走近它们了,怎么不让人兴奋呢?

    敦煌城不大,才几分钟,车子就将两旁的房屋抛在身后,驶入漆黑深邃的夜幕。敦煌,又称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滩上,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名城重镇,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敦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喧嚣人流,她有的是历史的厚重,有的是静谧与端庄。柔美的飞天在这里起舞,孤冷的阳关在这里驻足,鸣沙山、月牙泉千百年来在这里相守。我相信,每一个像我这样怀有历史情愫的人都对敦煌有一种莫名的向往,都想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走进她辉煌的历史。

    车子沿着戈壁滩上笔直的公路向前穿行,除了夜空中的几颗亮星,什么也看不到。这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昨天,我仿佛又走进了昨天游览的两个景点——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艺术宝库,也是一个让敦煌驰名中外的地方。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15千米处,开凿在鸣沙山东南麓的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非常壮观。在漫长的岁月中,莫高窟虽然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保留至今的还有从十六国到元朝的洞窟七百余个,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将近五百个,窟内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多尊。置身在洞窟中,环顾四周到窟顶,到处都是佛像、菩萨、飞天、鸟兽的画像,栩栩如生。这些塑像、绘画数量之多,品类之盛,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藏经洞中的几万件写本、刻本在20世纪初不被欧洲和日本的探险家掠走,这里将留下更多的文物供历史学家研究、探索。走出一个个洞窟,站在大泉河畔的空地上,回望宏伟的莫高窟,心潮澎湃。站在这里,我不会膜拜,因为不是佛教徒;我也谈不上研究,因为不是艺术、考古出身。站在这里,我有的只是深深的敬仰,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虔诚、智慧、毅力的敬仰。如果没有他们这种精神,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怎么会有莫高窟留存后世呢?今天的我们,以他们这种精神做事的话,会有哪件事做不成功呢?

    鸣沙山、月牙泉也是敦煌的一道奇观,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掩埋,泉处沙漠而水不浊不涸。“沙岭晴鸣”、“月泉晓澈”的奇景屡次见诸诗词文章,想必大家都已不再陌生,反而是月牙泉旁月泉阁上的一幅幅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副对联是:“泉时防滥溢,不肯奔流溷沙漠;月常戒自满,故留缺陷示人间。”多么好的一副对联,不仅揭示了月牙泉的特点,而且时刻提醒我们虚怀若谷,戒骄戒满!

    当我还沉浸在昨天游览的美景中时,不知不觉,车子已经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朝阳也已冲破夜幕,在戈壁滩上洒下万道霞光,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敦煌雅丹地质公园。雅丹地貌是高大起伏的土丘经过亿万年水的冲刷和风的侵蚀,形成了如今千奇百怪的形象,如“金狮迎宾”、“狮身人面“、“猴子望月”、“天外来客”等,它们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其中最为壮观的是“舰队出海”,远远望去,长条状的土台既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头头巨鲸,又像排列有序的一艘艘巨型战舰,气势磅礴!步入其中,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离开雅丹地质公园,下一站来到了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人豪迈苍凉的情绪曾经引发年少的我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色彩的关塞的向往。现在的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用黄土夯筑而成,四周的戈壁滩上长着一丛一丛的红柳。站在玉门关前,远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遥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阳关是我们在敦煌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唐朝大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早已使阳关名扬古今。阳关和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与敦煌成犄角之势,出敦煌向西必须走两关中的一个,两关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自西汉以来,历代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要塞重兵把守,不知有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杀敌戍边,舍身报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站在古烽燧台旁,俯视阳关古道,我仿佛看到了博望侯张骞跃马持节,出使西域;我仿佛看到了高僧玄奘步履维艰,目光坚毅,迈向天竺;我仿佛看到了一批批使臣、商旅、僧侣、工匠持牒通关,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西部起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历史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敦煌之旅,是一次朝圣之旅,是一次怀古之旅,是一次人文之旅。当我们旅行归来的时候,不仅仅是多了几枚当做书签的景点门票,不仅仅是在电脑里尘封一些景点的照片,当我们旅游归来的时候,再读读余秋雨的《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再读读贾平凹的《敦煌鸣沙山记》,再读读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这次旅行又多了一层更深的意义

    短短两天的敦煌之旅实在让人意犹未尽,那就向敦煌发出约定——敦煌,我会再来的!

 

 

游记征文二等奖:《从道士塔到月牙泉》(作者:陈珂)

 

从道士塔到月牙泉

    且慢!去旅游的同事一定会说,我们明明是先去的月牙泉,再去莫高窟的道士塔啊,你搞错了吧。但在我看来,旅游过程很短暂,可事后的重新体会往往会有更多更悠长的回味,顺序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道士塔吧。

    当车子渐渐驶近三危山时,我努力向前方望去,希望能看到当年乐樽和尚所描绘的万丈佛光,尽管什么也看不到,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却愈来愈清楚地袭上心头,当莫高窟北区供僧人修行和画工居住的一个个洞窟渐次进入眼帘时,我不禁感慨古人的吃苦精神,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若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意志,常人是无法在这里居住的。

    从停车场走出来,经过了那条大泉河,由于是旱季,宽阔的河床几近干涸,只剩下不足一米宽的溪水时断时续地默默流淌着,但这丝毫不妨碍它见证敦煌的兴盛和衰败,见证王圆箓畏畏缩缩的身影,更见证着西方盗贼满载而归的长长车队。河边的空地上零星的矗立着几个道士圆寂塔,最新最大的一个正是王圆箓的。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原来就很喜欢,现在还约略记得一些内容,只是早先的自己读关于敦煌的文章时,更多的是对王圆箓的恨,可如今真的站在道士塔前,听着导游的解说,脑海中回荡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感叹声,同时却更多地想到文章《道士塔》后半部分的思考,王圆箓不过是敦煌文物流失的民族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倘若真有时间机器,我辈能回到斯坦因的面前,拦住他的车队,那又能把这些文物送到哪里呢?送给当时的清政府吗?敦煌剩余的文物送京途中被不断窃取毁坏的下场已证明这绝不是好主意,正如鲁迅先生当时所说的“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那送给这些盗贼吗?当然更是心有不甘。这真的是无解了。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使他轻易地化解了这个难题,却同时也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时钟再稍微向回拨一点,我们来到了鸣沙山月牙泉,这是此行第一个重头戏,沙漠、骆驼这些西北因素使人兴奋,大家劲头十足的爬上沙丘,原本想滑沙滑下来,可到了顶上,经营滑沙娱乐的当地人却不让我们向着月牙泉的方向滑了,因为滑的人多了,说不定月牙泉就慢慢消失了,只能滑下另一边再爬上来才能通向返程的道路,如此一来大家都不干,觉得他们太小题大做了,最后纷纷直接滑下来。现在我又回想起当时一个去过的同事说,原来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不是这个样子的,去的人多了,一些东西在慢慢改变,环境也变糟了,原来到处可见的九色沙,现在越来越少了。的确,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都对以后产生种种影响,现在大家都不注意保护,百年后月牙泉真的消失了也不一定。敦煌壁画更是如此,参观洞窟时仍然看到别的团队中有人悄悄触摸壁画,天长日久,敦煌壁画恐怕就要消退殆尽了。突然,我吃惊地想到,假如我们都是如此,我们不也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指责王圆箓呢。

    站在道士塔的我突然无比的庆幸,庆幸自已不必面对当时的难题,但也警醒我要做好现在的自己,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不经意间成了历史罪人的一份子。

    离开了莫高窟,离开了道士塔,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别忘了沙洲夜市的大杯啤酒和美味烧烤正等着我们呢。

 

游记征文三等奖:《青海湖边的小姑娘》 (作者:冯红领)

 

 

青海湖边的小姑娘

 

    9月下旬的青海湖已格外寒冷。吃完饭,和素素老师一起走出餐厅。刚跨出餐厅的玻璃门,素素老师就兴奋指着路边:“看,多可爱的小姑娘!”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素素老师已经端起相机跑过去了。几乎是伴着相机的咔嚓声,小姑娘也向我们跑了过来,冲着素素老师说:给钱,给钱,20块钱……

    素素老师被小姑娘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一直跑进车里躲了起来。没想到小姑娘竟毫不示弱,一直追到车里向素素老师喊着索要20块钱。素素老师这才明白,原来小姑娘也并无恶意,只是想为自己的肖像权索要点的拍摄费而已。

    此时已缓过神来的素素老师,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完全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走下车门,对小姑娘说:“好的,好的,我给你20元,但是,咱们再好好拍一张。好吗?”小姑娘听到要给钱,一路欢蹦乱跳,跑回妹妹和妈妈身旁,坐下来认真让素素老师为她拍照。

    整个过程大约只有一分钟,素素老师还在端着相机欣赏她的佳作时。我看到小姑娘双手接过素素老师递给她的20块钱,捧在手里,开心的笑。然后又把钱小心翼翼地递给坐在身边的妹妹,妹妹的笑容依旧灿烂。最后是妈妈,一家三口在寒风瑟瑟的青海湖边幸福的笑容……

    此时的青海湖仿佛已不再寒冷,阳光也格外明媚起来。想起长假期间央视的微调查你幸福了么?此时的一家三口不正是幸福的么?我想,此时的素素老师也是幸福的,为自己拍到了满意的照片。旁观的我也是幸福的,为看到了这温馨的一幕。

    幸福不是别人告诉你的定义。而是在找寻之中得到的,不细心体味,就只能将幸福留在原地。

 

 

 

游记征文入围奖:《旅行的意义》(作者:李伟伟)

 

 

旅 行 的 意 义

 

    人们热爱旅行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不期而遇的景,二是为了不期而遇的人。安静的漫步在陌生的路上,享受免费的阳光和空气,任由思绪飞舞完全放空自己。有时突然遇见两朵不知名的花,拿起相机轻拍下,蝴蝶在花间飞舞,而你也真真正正沉醉在了这片不期而遇的美。如果遇到一个和你一起上路的人,那一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期而遇一个引领你看风景的的人,那是何等的幸运,就像电影《伊丽莎白镇》里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带着女主角手绘的地图,听着每页附带民谣、摇滚、各种旅行音乐,路过密西西比河,穿过田野街道,停留在值得的风景。

    你中意的也许并不是那大江大河、名镇古街,而是那颗旅行路上的自由自在狂放不羁的心,可以选择做抑或不做自己,生活在别处,去寻找一种逃离后的畅快,旅行的意义呢?忘乎所以极致狂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享受路边的苹果梨子大饼牛肉面··· ···重新爱上自己、爱上别人、爱上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经历一次旅行,带上自己,然后遇见那景、那人。

 

 

游记征文入围奖:《我的西北之旅》(作者:刘红梅)

 

 

我的西北之旅

 

    西北之旅让自己感受了“大漠风沙云长天”的浩浩渺渺;让自己感受了莫高窟的“飞天万态现秋毫”;让自己感受了塔尔寺里那些信徒“百欲皆随佛寂”的虔诚;还让自己感受了青海湖“好似琵琶弦畔见”的神奇美丽。从西北回来,总是时不时回顾几天来的旅程,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为此提起笔来再认真的回忆这其中的乐趣。

    9月20日,我们抵达兰州,午饭后游览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黄河母亲塑像。从晚上六点半开始,经历了14个小时左右的火车车程,我们到达了敦煌。在我的印象中,它应该是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厚重历史的古城。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它竟然是藏在风沙肆虐戈壁沙漠之中的。

    上午的行程是去鸣沙山,据说这里的沙粒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而发出嗡嗡的响声,因而称作“鸣沙山”。从来没有去过沙漠,所以脑海中便浮现出浩瀚的沙的世界,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在进沙山前,为遮阳和避开沙子的侵扰,我们便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走进鸣沙山,细细的沙子在你的脚下,让人感觉软绵绵的,远处,细黄的沙子在阳光下闪烁,美丽的弧线此起彼伏。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际。

    沙山看上去并不算很高,加上有人工梯子让你攀爬,总以为顺利上山应该不是问题,可是刚开始还觉得走在阶梯上非常省力,一旦等你来到行程的四分之一时就会气喘吁吁。就像生活中许多事情,是看似容易,行动时才知其艰难不易,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吧。当我走到一半多点的时候,遇到同事从鸣沙山上往下走,看看前方的路、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队伍,想放弃可又不忍心,于是继续往上爬。

    登上山峰,便能远远的看到月牙泉。据说月牙泉是个百年不干的池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吧。沙漠里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无论从山顶上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让人遐想万千,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世界著名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那里是禁止拍照的,以保护壁画为主。导游带我们参观了10个窟,有16窟、427窟、257窟等,当人们徜徉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殿堂时,都会被它那精美、绚丽的壁画所倾倒,你可以为敦煌飞天的神奇而感叹,可以为壁画能保持千年不脱色而惊叹。(一张从外面拍的照片让人回味一下。)

    9月22日,我们前往雅丹魔鬼城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造型丰富多彩,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孔雀,还有象长寿龟,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实在是让人所折服,这不得不让我感觉到,在自然面前,人实在是太渺小了。在这里,放眼望去,有很多的草方格,却原来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去雅丹的路上,经过玉门关,领略了古人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情怀;下午去了阳关,又感受一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意境。玉门关和阳关,它们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历尽沧桑,仍雄姿屹立。

    9月23日,我们已经返回了兰州,吃上一碗兰州拉面后便直奔西宁。兰州和西宁是全国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随着汽车的高速前行,海拔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导游不让大家在车上睡觉的原因。

    午饭后我们便来到了塔尔寺。据介绍,它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兴建的,是藏区最有名的寺庙。在那里,你不仅为塔尔寺的“三绝”----酥油花、堆绣、壁画而叫好,更为那些虔诚的信徒而折服,在那里,数以百计的磕长头的人,用真正的五体投地敬献着自己的每一份虔诚。他们不畏风寒日烈、不计时长日短,在一生的修行中,最终要磕10万个长头,壮年人通常需要花费数月,年长者则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这足以说明他们的虔诚。

    9月24,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在这里草原的优美、海的浩瀚与湖的沉静交织在一起,成就了青海湖的博大之美。远处湖面上是厚厚的云层,似雪山,让人很难将湖和天空区分开。

    时间飞逝,几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体验着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不忘我们集体的温暖,无论是火车上的排队洗漱、打牌、玩游戏,还是有人感冒时感冒药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时的举动,都让我感到我们大家庭的温暖。尽管几天的行程让我疲惫不堪,但是它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阅历,让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魅力、历史的神秘、人类文化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