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1-12-22 浏览次数: 1753

材料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级学科代码:0805

学科专业简介

    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分子学科之一,创始人是钱宝钧教授和方柏容教授。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学科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从化学纤维扩展到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物质智能系统工程、仿生材料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学科,拥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玻璃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高等学校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研究基地。

    本学科目前拥有教师98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本学科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03名,博士研究生281名。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近5年来完成了国家、省、市、部、企业的研究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部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亿元。

一、培养目标

    根据研究生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必须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向,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或作出创新成果,能够适应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3.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并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学科方向

1、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1

01 多相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物理

02 先进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03 纤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04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物理

05 材料表面的等离子体改性技术

2、材料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2

01 纤维功能改性及多相高分子材料

02 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

03 生物可降解材料

04 先进无机材料

05 金属材料及其高性能化

3、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503

01 高性能纤维制备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

02 材料改性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成形加工

03金属材料先进加工与再制造技术

04 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加工

4、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二级学科代码:080520

01 纳米改性聚合物合金材料

0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03 纳米纤维制备、结构与性能

5、物质智能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521

01 智能凝胶

02 智能聚合物材料

03 智能生物材料

6、仿生材料(二级学科代码:080522

01 仿生材料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02 仿生材料的成形技术

03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三、学分要求

    一般情况下,硕士生在答辩之前所修课程总学分必须≥30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

社会实践2学分。

四、论文工作及答辩之前的考核指标

1. 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必须考虑所在学科的研究方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创新内容,同时兼顾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精读文献量不得少于20篇。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交,内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和存在问题、工作的初步计划、初步的研究结果等。

2. 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叙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书写规范。学位论文必须对研究课题有新见解,能够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 答辩前的考核指标

    除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达到要求外,还需在正式出版的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硕士生的导师)发表(或被录用)研究性论文一篇。

五、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英语

5

1

考试

 

自然辩证法

2

1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

1

1

考试

 

专业学位课

数值分析

2

1

考试

 

现代材料物理化学

2

1

考试

 
材料成型与加工

2

1

考试

 
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3

1

考试

 

 

 

 

 

 

 

 

 

 

高分子合成化学

2

1

考试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2

1

考试

 
仿生材料

2

1

考试

 
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

2

1

考试

 
纳米材料与技术

2

1

考试

 
功能无机材料

2

1

考试

 
高聚物流变学基础

2

1

考试

 
多组分聚合物的物理与化学

2

1

考试

 
金属材料制备及理论

2

1

考试

 
环境净化与新能源无机材料

2

1

考试

 
碳材料科学与技术

2

1

考试

 
复合材料及其界面

2

1

考试

 
生物高分子材料

2

1

考试

 
现代胶体化学

2

1

考试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

1

考试

 
先进材料进展I

2

2

考查

 
先进材料进展II

2

2

考查

 

补修

本科

课程

高分子物理

-

1

旁听

 
高分子化学

-

1

旁听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

1

旁听


攻读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学科代码:070305

 

学科专业介绍

    东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基础化学各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理学学科。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以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学科特色,同时侧重高分子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训练,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本学科现有教授17名,其中45岁以下教授8名,副教授9名。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计划 、教育部上海市基础研究项目多项。近三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

一、培养目标

    根据研究生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必须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如下的综合素质: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较好地掌握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基础理论和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向,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善于在研究工作中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新成果,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3.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并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

01 高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02 高聚物凝聚态物理的理论和方法

03 高聚物多组分体系的物理与化学

三、学分要求

    一般情况下,硕士生在答辩之前所修课程总学分必须≥30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

社会实践2学分。

四、论文工作及答辩之前的考核指标

1. 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必须考虑学科的研究方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创新内容,同时兼顾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精读文献量不得少于20篇。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交,内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及存在问题、工作计划、初步的研究结果等。

2. 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叙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书写规范。学位论文必须对研究课题有新见解,能够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答辩前的考核指标

    除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达到要求外,还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硕士生的导师)发表(或被录用)研究性论文一篇。

五、课程设置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

学位

英语

5

1

考试

 

自然辩证法

2

1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

1

1

考试

 
专业

 

学位

数值分析

2

1

考试

 

现代材料物理化学

2

1

考试

 
高分子合成化学

2

1

考试

 
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3

1

考试

 

 

 

 

 

 

 

 

材料成型与加工

2

1

考试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2

1

考试

 
仿生材料

2

1

考试

 
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

2

1

考试

 
纳米材料与技术

2

1

考试

 
高聚物流变学基础

2

1

考试

 
多组分聚合物的物理与化学

2

1

考试

 
环境净化与新能源无机材料

2

1

考试

 
碳材料科学与技术

2

1

考试

 
复合材料及其界面

2

1

考试

 
生物高分子材料

2

1

考试

 
现代胶体化学

2

1

考试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

1

考试

 
先进材料进展I

2

2

考核

 
先进材料进展II

2

2

考核

 

补修

本科

课程

高分子物理

-

 

旁听

 
高分子化学

-

 

旁听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

 

旁听

 

 

学院盖章: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