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团委•艺术教育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2-02-22 浏览次数: 908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度中,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艺术教育中心在学校党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以建党90周年和建校60为契机,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深化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1、以“争红旗、创特色”活动为载体,激发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有效指导,基层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环境学院建筑09级团支部获得2010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机械工程学院分团委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分团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管理学院分团委争创2011年度“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服装学院分团委、纺织学院分团委争创2011年度“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

    2、贯彻落实团市委关于开展“走千访万·听研评荐”主题活动的要求,深入基层学院分团委“听一线青年心声、释一线青年疑惑、解一线青年困难、荐一线青年英才”,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推动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认真做好青年分类引导的转化工作,始终把青年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团中央直接联系的单位,按时保质地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做好了本单位的青年思想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多次青年访谈和座谈,深入挖掘青年思想意识点,形成了本单位的工作手册。

    4、结合“一团一品”创建,基层团建的内涵不断丰富,共收到四大类共96个特色创建申请计划书。通过典型塑造和特色创建,以“点”带面,将团建亮点进行总结提升,以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放大典型的示范效应进行推广。

    5、依托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员经常性教育,发挥优秀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巩固增强共青团意识教育活动教育成果,按照“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团建,并以“五四”表彰为契机,激励广大青年。今年共评选出五四青年标兵集体5个,优秀分团委5个,优秀团支部32个,特色团支部24个,星级社团12个,五四青年标兵4人,师德建设青年标兵14人,优秀团干部12人,优秀团学干部90人,优秀团员109人,优秀志愿者13人,自强自立青年12人,校园文化新人10人,优秀学生记者(编辑)13人,优秀主题团日活动15个,优秀新闻作品10件。

    6、加大“推优”工作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要求,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大学生入党。今年共选拔23名优秀大学生在暑期深入社区、基层党政、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活动,其中8人被推荐为上海市“选苗育苗”工程强化培养对象。

    7、加强青马工程建设,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学联、研究生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举办第十二期团校、第九期华英苑、第五期研干班的培训;召开第十五届研究生委员会主席团增补会议,选出了新一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举办了第四届研究生骨干工作创新论坛;推荐校研究生会主席、学生联合会主席赴京参加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推荐学生骨干参加“卡内基百年——两岸大学生菁英训练营”;推荐学生代表参加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校研究生会当选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

    8、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与党同心 与党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红色微薄我来发、红色报告我来听、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知识我来比、红色足迹我来寻”等活动。今年4月承办了“理想火炬大接力,青春中国我能行”上海市大中学生纪念建党90周年学习实践活动第五站——上海市大中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联盟成立暨理论学习研讨会。大中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联盟涵盖了上海21所高校、11所中学,超过50多个大中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来自全市26所高校和5所中学的团委书记和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代表参加了会议。

    9、认真贯彻团中央关于在“两新”组织中建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联系校内外“两新”组织,并顺利完成5家单位的建团任务。

    二、以品牌活动和项目凝聚青年,不断密切团青关系

    10、开展“周周讲”校园讲坛,邀请杰出青年、专家学者、企业精英走近学生,今年成功举办高质量讲座31场,内容涉及党史教育、管理思维、社会热点、中医保健、传统文化等多方面。“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企业家叶莺、“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等走上“周周讲”讲坛,通过讲座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步开展“真理的力量”——上海青少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宣讲活动、上海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系列讲座。

    11、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科竞赛为重要载体,构建学术校园。组织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加强对参赛团队的指导工作,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团体总分240分排名全国第31名,并获校级优秀组织奖,同时获得该项赛事上海市选拔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在“挑战杯”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组织开展第十七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奖的推荐评选工作,推荐36项参加上海市级评选,共有23项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组织参加2011年松江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大赛唯一的一项一等奖,另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优胜奖5项;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同时获优秀组织奖;在第九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评选中,有1项作品获得三等奖;组织参加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共有5组进入复赛,1组进入决赛。

    12继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开展正确的社会观察,践行“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精神。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旗帜、红色的心”为主题,全校共计138支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和26支研究生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并编辑实践简报20篇。我校共有1支团队获“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9支团队获“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奖”,2支团队获“牵手行动、成长计划优秀项目奖”称号,8人获“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第三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我校共获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

    13、规范社团建设,打造优秀学生社团继续做好“社团华彩发展基金”的评选和发放,通过华彩基金的资助,帮助更多的社团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更好的成长。成功举办“魅力社团献礼东华”第三十二届社团文化节,展现了东华大学百余社团献礼东华六十周年校庆的宏大气势和蓬勃朝气;同时积极开展社团联谊会、社长论坛等活动,为同类型的社团及社长间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受到了社长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14、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多彩校园。指导学联、研究生会开展第十一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第三十三届星级学生会评比;举办了“东华幻想曲第一季”校园涂鸦大赛,第三十二届“新生节”,第二十七届“学术科技文化节”,第七届“上海高校研究生会主席峰会”,第十二届研究生“经纬韵”科技文化节,第十二届研究生体育文化节,第三十一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第八届“上海高校研究生时尚礼仪大赛”,第五届“研究生才艺之星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以及“红旗下的青春”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东华之春文艺汇演和“成长之路”主题报告会等。策划、编排了校庆60周年的“校园嘉年华”活动,连续近6个小时的演出、互动将校庆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15、进一步做好科学商店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和谐行动,共有九个科学商店项目为居民提供免费科普服务,科普志愿者超过500名,开展的科普活动深受社区居民和大学生的喜爱。新增国际交流服务部。组织志愿者走进静安、金山、青浦,与社区、学校合作开展科普活动。规范科学商店各项制度,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资助工作,本年度共新立项课题76项,结题21项。举办第一届东华大学科学商店文化节。我校顾奂翔同学获得“2011年上海市科普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

    16、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好对赴西藏、云南以及上海青浦等基层挂职锻炼团干部的关心、指导和慰问工作。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共选派9名志愿者赴新疆、重庆、西藏、宁夏进行基层青年工作、基础教育等类型的志愿服务。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我校累计选派志愿者82名。组织3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上海科技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校内各级志愿者队伍开展“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学联志愿者管理中心开展“第九届志愿者文化节”等。组织613名学生志愿者参加了2010-2011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的开闭幕式表演、会务、场内服务等工作。选派了117名学生志愿者参加了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贵宾接待、国际联络、观众服务等工作。志愿者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世游赛组委会和团市委的充分肯定,校团委荣获了世游赛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1名带队教师获得世游赛突出贡献奖,11名志愿者获得世游赛杰出贡献奖。为保障校庆60周年相关庆祝活动顺利进行,从今年5月开始,校团委在全校共招募校庆志愿者1380余人,精心策划组织,并编印了《校庆志愿者培训手册》,设计制作了校庆志愿者纪念徽章、培训徽章。在校庆期间共有977名志愿者负责嘉宾随员、礼仪、宣传、形象设计、捐助接待等工作,保障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更增强了广大学生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

    17、关心青年教职工的发展和需求。配合党委组织部开展2011年青年干部培训班,通过青年教工分团委平台,加强与青年教工的联系与沟通。组织了第三届教工篮球邀请赛,教工乒乓球协会迎校庆等活动。加强与校工会和妇委的联系,组织未婚青年教师参加上海市妇联主办的上海市首届婚恋博览会和长宁区凝聚力协会的“地铁二号线沿线白领交友”活动等。

    三、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8、进一步加强宣传,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年共编辑《东华团讯》简报14期,《东华青年》刊物4期,《东华研究生》报10期,举办《东华研究生》报创刊十周年活动。

    19、继续强化团委信息化建设,完善“青春东华网”网站门户,强化服务功能。今年,我校各级团组织共向“青春东华”网站报送团学工作信息350余篇,向上海团市委网站报送新闻信息1064余篇,信息报送量列上海市科技教育系统第一名,广泛宣传报道了我校团学组织的工作成绩。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开通了“青春东华”、“东华大学学生联合会”、“东华大学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微博,并取得官方认证,积极利用新媒体,使之成为发布工作信息和活动信息的平台,成为联系服务学生的载体。

    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20、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时事动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动员和发挥基层调研水平,全年共完成调研报告8篇。积极申报上海团市委调研课题,其中“‘海派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影响研究”获得资助,“基于校企‘无缝对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获得立项;承接了松江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区联动课题项目“新媒体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今年3月出版了《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是近年来我校共青团调研工作的一次总结和突破。今年11月召开了东华大学学生调研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总结大会,回顾总结了中心十年来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

    21、深入开展东华网络舆情分析,以大学生比较聚集的网络平台为调研载体,配合在大学生真实群体中开展的访谈方式,就热点问题及时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特别对网络上的突出言论调查研究,全年共完成《东华网络舆情报告》常规舆情32篇,舆情专稿10篇。

    五、注重与海内外的联系和社会的交流,积极拓展工作视野

    22、先后接待了拉美五国党政青年代表团,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德国布伦茨乐队演出等。邀请举办了“MTV全球音乐之旅”,“Music Radio音乐之声校园之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虚拟火炬传递等活动。

    23、先后与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共青团墨江县委员会签订共建协议,为今后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打下了基础。

    六、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艺术素质

    24、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艺术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全年开设《戏剧鉴赏》、《古筝训练》、《音乐基本乐理》等艺术类课程18门,选课学生近6000人。为服装学院服装表演、影视表演及动画等专业开设《中外电影史及名片名著赏析》《音乐欣赏》等5门专业必修课。常春老师开设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世界电影赏析》作为市教委示范教学片进行拍摄录制。报送郑庆华、张艳婷老师的两篇论文参评上海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征文活动,其中张艳婷老师的论文被选送参加全国评审。

    25、进一步加强学生艺术团的建设,组织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和赛事。参与东华大学艺术特长生测试评审工作;选拔招募艺术团新队员近50名;艺术团参加2010-2011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开幕式演出,校庆60周年庆典大会部分节目演出和招待宴会的伴宴演出等;参加2011年“长江钢琴杯”第三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钢琴展演上海赛区比赛获四手联弹组一等奖,独奏组二、三等奖和上海赛区优秀组织奖,并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比赛获优胜奖;策划举办了“艺术与我”2011东华大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参赛节目晚会。

艺教中心还承担了五四评优暨“东华之春”文艺汇演艺术指导,东华大学建党90周年红歌比赛的指导与排练,以及担任校工会组织的教工合唱团指挥及独唱,参加教育系统红歌赛并获优胜奖。

    26、广泛动员,积极参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组织并申报了该项赛事上海赛区的全部项目,其中包括:艺术表演类节目8个,优秀社团1个,艺术作品类甲组9项,乙组17项,艺术论文两篇,校长艺术作品4项。同时撰写展演活动简报5篇,组织各类特色校内文艺活动10余场。认真做好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积极配合上海市活动组委会,做好协调、联系、收发、整理、组织等。克服了时间紧、人员少等困难,圆满完成了对近40所高校139篇论文的整理,分类,组织评审等工作。

                                                            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   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2011年12月20日